糖尿病患者需关注足部变化
足部感觉异常或皮肤肌肉变化时应及时就医,提倡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
血糖控制不好易发糖尿病足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病,其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高血糖所带来的多种并发症所导致。其中,糖尿病足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往往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的下肢及足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血管闭塞,从而引起足部疼痛、感染、破溃等症状,甚至坏死、截肢,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河北以岭医院常务副院长、内分泌病科专家高怀林提醒,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恶化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应控制好血糖,并注意观察足部症状改变,及时发现缺血部位的早期症状,建议糖尿病患者经常观察缺血部位(主要是下肢和足)是否有如下改变:
自觉腿、脚发凉或感觉不出发凉,但皮肤温度降低;皮肤色泽异常,足抬高时苍白,下垂时紫红;有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如皮肤干燥、角化、常易裂口、变薄且发亮、弹性差、出现水泡等;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肢体的触觉、痛觉、温度觉减弱或消失;局部汗毛、趾甲、肌肉的异常变化,如患处汗毛减少或脱落,趾甲变厚或脆薄变形,修剪趾甲不当则易引起甲沟炎,一些人足部肌肉、皮下组织萎缩,趾间关节弯曲形成爪形趾、足底鸡眼或胼胝、足变畸形等;用手摸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的血管超声及造影等客观检查可以发现病变血管管腔有不同程度的斑块或狭窄等。
早期治疗,改善循环
即便发生了糖尿病足,若能在早期给予及时、科学的治疗,仍然可以避免截肢、致残等严重后果。高怀林教授表示,治疗糖尿病足,首先应严格控制好血糖,避免高血糖对血管神经造成的伤害。其次,由于糖尿病足多存在下肢血管闭塞的情况,血液循环受影响、血流减少,因此在治疗糖尿病足时应注意改善循环,增加血流量。
高怀林教授指出,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以使用改善循环,扩血管的药物,增加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并可酌情考虑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当下肢血管狭窄明显时,可考虑血管介入疗法或血管搭桥术以改善循环。高怀林主任介绍,介入疗法如支架植入术,就是通过动脉穿刺,将支架输送至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血流。
中西医结合通络治疗糖尿病足
对于因下肢血管堵塞的糖尿病足,介入支架虽然可以扩张血管、恢复血流,从而减轻症状,但支架适用的情况有所限制,比如细小的血管支架无法植入,临床许多情况并不能应用支架治疗。因此,高怀林主任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配合中医药进行治疗。
高怀林教授表示,糖尿病足多因长期高血糖导致,并存在血管闭塞的情况,因此可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从“络”论治,选用通络中药如虫类中药等疏通患者脉络,进而疏通中小、微细血管,恢复下肢供血、供氧,促进糖尿病足足部创面愈合,降低患者的截肢率。
治疗糖尿病足,除了中药通络治疗改善微循环,还可结合股动脉药物注射、中医穴位注射止痛、中药局部换药、中药外洗足浴等方法,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其中,如股动脉加压注射扩血管药物或活血化瘀类中药,能够提高病变局部药物浓度,加速改善下肢局部供血供氧,促进伤口愈合;注射股动脉的同时,也能开通股动脉周围的微小血管,对于有缺血性疼痛的患者来说,注射当天就可以缓解疼痛。
专家档案
高怀林 教授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河北以岭医院常务副院长兼内分泌科专家,石家庄市名中医,河北省中医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河北省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重点研究室主任。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糖尿病足学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常委。
业务专长:长期从事络病理论指导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糖尿病足(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方面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