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气+调心血:中西医结合防治慢阻肺新策略
64岁的谷先生因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常年服药且反复住院。不久前,他发现自己的咳喘、气短等症状明显加重,并出现心慌不适,不得不再次入院治疗。检查结果显示,谷先生不仅肺功能较差,出现呼吸衰竭,还存在频发室性早搏和心力衰竭,心功能严重受损。这令谷先生感到意外:原本只是肺不好,为何心脏也出现问题?
“肺病及心”:心肺互相影响致病
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慢阻肺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临床表现为气短、咳嗽、咳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河北以岭医院心肺病专家指出,长期气流受限不仅影响呼吸系统,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和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且无法逆转;同时,肺循环受影响还会引起右心增大,进而影响心功能,诱发或加重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甚至引发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患有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人群,罹患慢阻肺的风险也会增加。无论慢阻肺还是冠心病,若两者合并存在,将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治疗难度。
我国传统医学同样强调心肺两脏在生理与病理上的密切联系。中医理论很早就构建了“心(肺)-血-脉”循环系统概念,阐述心肺之间的协同关系。在生理上,心肺功能相互协调;在病理状态下,任何一脏发生病变都可能相互影响。
“心肺同治”:综合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症状
无论从西医还是中医角度,对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均不应孤立看待,而应重视其与心脏的关联,认识到“心肺相关”,并在治疗中贯彻“心肺同治”的理念。针对谷先生的病情,河北以岭医院心肺病专家基于该理论,为他制定了一套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方案。在规范使用西药改善症状的同时,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补益气血、祛除痰瘀、促进气血运行,实现标本兼治。经过一周精心调治,谷先生喘憋、咳嗽、呼吸困难、心慌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从中医病机分析,慢阻肺患者因病程较长,多属气虚;久病入络,常伴有络脉瘀阻,导致肺气亏虚、心血运行不畅。因此治疗上需心肺同治。”河北以岭医院心肺病专家进一步指出,治疗时应通过具体辨证,补益宗气与营卫之气,调节营卫交会生化,除痰瘀毒邪,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患者喘咳、憋闷、心慌等症状。中药的配合使用不仅可缓解患者不适、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少部分西药的副作用,预防心血管损害,提升整体疗效。
此外,慢阻肺作为慢性疾病,病程长、易反复,患者除遵医嘱规范用药、坚持中西医结合“心肺同治”外,也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调理与保健,如严格戒烟、适度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这些都是控制病情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025.9.4河北新闻网